小鵬G7僅46分鍾小訂破10000台 號稱全球首款L3級算力AI汽車 DATE: 2025-07-11 07:43:50
近日,山東蘭陵縣人民醫院一則招聘60名“才藝護士”的公示引起熱議。“才藝護士”——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的人難免震驚:這年頭,沒點才藝不能當護士了嗎?術業有專攻。對護士而言,護理工作就是吃飯的本領,形象好、會才藝頂多算錦上添花。說到底,材質才是根本。不能因為沒有花紋,把一塊好錦拒之門外。01“才藝護士”蘭陵縣人民醫院的“才藝護士”招聘,短短幾行字,讓人費解之處倒是不少。先談談“才藝護士崗”這個單列出來的崗位。為什麽護士需要才藝?簡章裏特別提到,“才藝護士”除日常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外,還兼職醫院文藝骨幹、形象大使、活動講解員等工作。該院人力資源部稱,“才藝沒有具體的要求,一般是要求普通話好,唱歌或跳舞都行,醫院每年都有一些大型的文藝活動,也會派一些比較會才藝的骨幹去縣上參加一些大型活動。”一般單位每年都少不了舉辦一些大型文藝活動,凝聚士氣,團結員工。但為此設專崗的,主編還是頭一次見到。而且,自2019年以來,這家醫院每年都招聘“才藝護士”,至今已連招130人,而今年計劃再招60人。有人笑稱:這不是護士團,倒可以組成一個文工團了。醫院的天職是救死扶傷,專業能力以外的技能,都無關緊要。將才藝作為招聘的限製條件,且擺上明麵,無論出於什麽原因,都有悖這個職業的本質,更讓醫院損失專業技能過硬、卻達不到才藝要求的護士。02專科學生要求身高、體重比起才藝護士這一奇葩崗位,招聘中關於學曆歧視的表述更為常見。比如,專科學曆考生要求年齡30周年以下,本科學曆35周歲以下;專科學曆考生須先麵試、再筆試,全日製本科學曆考生不需麵試,直接參加筆試。最難以理解的,是對專科學曆應聘者“量身定製”的身高、體重要求:專科學曆考生要求身高162cm以上,體重指數(BMI)在18.5-24.9之間。BMI指數是較常見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指標,由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計算得出。18.5-24.9之間,屬正常範圍,不胖不瘦。嚴格的身高、胖瘦規定,足以把好些人擋在外麵。有媒體報道,有人去到現場審核,但因為身高不合格直接讓走人,“材料都沒看。”蘭陵縣人民醫院宣傳部工作人員解釋稱,醫院對護理專業的要求較高,此舉可能是為了降低學曆門檻,讓更多專科學生有機會報名。但是,這種做法很快被蘭陵縣衛健局叫停,其責令蘭陵縣人民醫院取消招聘中對人員身高、體重等條件的限製。03不可舍本逐末才藝也好,身高體重也好,都是對護士這一職業的不合理限製。前段時間,四川成都某公司在招聘前台時,明確要求求職者需“頭發濃密”,引起討論。從法律上而言,凡是與具體崗位沒有任何關係的就業條件,就可認定為就業歧視。對於工作門檻較低或供過於求的行業而言,就業歧視更加嚴重。不可否認,良好的形象的確會給某些行業從業人員加分,但專業技能和服務質量始終應是第一位。如果用人單位設置不合理的限製,舍本逐末,甚至本末倒置,必然會導致一些專業技能過硬的人才流失。目前,國家屢屢倡導破除唯名校、唯學曆的用人導向,一些奇葩的招聘規定更應該消失在江湖。撰文|瀟湘晨報記者柴歸*文章為主編有態度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法國護士人數被嚴重高估
【歐洲時報靖樹編譯】法國衛生部7月11日表示,與2021年初相比,法國的護士人數足足減少了12.7萬名,而這一明顯差額是由於之前未考慮退休人數而導致的。同樣,法國社會事務部和衛生部屬下研究調查評估統計局(DREES)指出,護士人數被“高估”了。有問題的是Adeli目錄:直到去年,護士都必須在該目錄上注冊,但實際上,“停止執業的人數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了”。因此,DREES選擇僅考慮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護理人員,也就是未滿62歲的護理人員。這一限製“導致勞動力人數大幅下調”:與2021年1月1日宣布的76.4萬名護士相比,現在隻有63.7萬名,減少了17%。相關的從業人數統計今後會通過另一個目錄(稱為RPPS)進行,今年的數據尚未公布,還在等待具體的統計調整工作,這其中也涉及理療師和足科醫生。另一方麵,仍通過Adeli注冊的其他輔助醫療職業有2022年初的從業人數數據,但同樣存在未考慮退休人數的問題。因此,如果僅計算62歲以下的護理人員人數,那麽負責X光拍片的護理人員從4.07萬人減少到3.13萬人,即減少了23%。對於康複專科(營養師、作業治療醫師、正音科醫生、視軸矯正醫生、心理醫師),從業人數同樣減少了11%,從8.3萬人減少到7.3萬多人。(編輯:冬雨)注意!這些地方的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延期了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7月17日下午消息:安徽省蚌埠考點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和衛生管理專業考試延期舉行!具體時間待定!!安徽省衛健委網站官方通知全文如下——關於延期舉行2022年度安徽省蚌埠考點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和衛生管理專業考試的公告根據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和防控要求,為保障廣大考生和考試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經綜合研判,並請示國家考辦同意,決定將原定於2022年7月23-30日舉行的蚌埠考點2022年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和衛生管理專業考試延期舉行,具體考試時間待國家人社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確定後另行通知。在蚌埠考點報名參加上述考試的考生可直接參加延期考試。在安徽考區其他考點報名,因居住或滯留蚌埠,按蚌埠市或者報名考點所在地疫情防控政策無法前往考點參加考試的考生,請填寫延期考試申請表並將考前一周內居住或滯留蚌埠的證明材料於7月22日18:00前報送至或@qq.
com(請勿重複報送),以便安排參加延期考試,逾期不再補報。因突發疫情導致考試安排調整,由此帶來的不便敬請各位考生諒解。請廣大考生關注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和蚌埠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發布的後續相關信息,及時了解考試安排。如有疑問可在工作時間撥打谘詢電話(0552-,;0551-)。附件:2022年考生延期考試申請表.深度剖析護理行業近年來,護理行業隨著醫療體係的快速發展,漸漸地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說到護士,很多人會使用“白衣天使”、“生命守護者”、“最美戰士”等詞語來形容。然而實際上,行外人對護士的各種看法中充滿著矛盾。這種矛盾用一句通俗的話來形容就是——我站在糞坑邊上,同情地讚美著擦糞坑的人。護士的工作在多數人的眼中又髒又累,在醫院裏奔波不說,還要處理看似很複雜的護理問題,麵對護患矛盾,而且,“就是給人端屎端尿”,對講自尊的現代人來說甚至有些不體麵。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首先說好,這篇文章旨在分析現如今護士尤其是醫院護士的工作現狀,給大家呈現一個事實,不希望引起爭議。同時,也向不計回報地奉獻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們表示深深的敬意。阜陽市人民醫院一名護士為剛入病房的患者緊急取用心電監護。據攝影師說,“不止是她,每個同事手裏都有活兒,大家都是這樣跑來跑去的,都很忙碌。“護士工作累嗎?累!護理工作,是對體力的極大考驗。醫院的一科病房不算小,基本床位在45~65之間,護士們從一上班就需要在這些病房中來回快走。晨護、翻身、輸液、打針、發藥、宣教、巡回……許多工作是零碎的,沒有辦法統一完成,每個病人情況也不同,臨床工作千頭萬緒,身累心也累。護士站看似離病房不遠,但繁瑣的工作和責任能讓護士們一次次地往返其中。唯一能坐著休息的時刻,就是在電腦前書寫護理記錄之時,卻依然還要準備好不時被打斷去做事,快速趕到後又開始擔憂自己還未保存的記錄會不會被人刪除。一個班下來汗淋淋的,隻想癱坐在椅子上。就算是用盡全力去上班,護士也依然很難直接被病人們尊敬。這些認醫不認護的患者和家屬,隻認為護士是“打針的”“跑腿的”“素質差的”。再好的身體,也無法承受長時間的晝夜不規律。由於病房24小時不能離人,因此護士的夜班也成為了工作中占比非常大的一部分。一周2個夜班對一名病房護士來說是常態,夜班期間或許能睡三四個小時,又或許最多在護士站趴一會兒。如果有病人搶救等突發事件,那這個夜晚就殘念了。亂入一張表情包除肉體上的折磨外,護士的工作環境也非常複雜。對內是一群勾心鬥角的女人,對外是難以捉摸的病人和家屬。醫院的體製也是一級壓一級,什麽都要聽上麵的,“領導最大”,普通護士的決策權和自由度極少。如此說來,那護士工作真是令人悲傷,似乎也讓人想通了為什麽護理崗位永遠缺人,與此同時永遠有一批批的護士離職。護士的工作累嗎?好像,也沒有看上去的那麽辛苦。一、教育投入低社會對護士的看法千千萬,但是有一點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學曆低。在我們父母的時代,也就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這一代,護士主要是來自於中專畢業的護生,而這類中專被叫做“衛校”或“護校”。也許在當時,中專已經算是不錯的學曆了,而且考入衛校的難度也不低,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多數衛校依然沒有及時轉型為本科院校,沒有被並入綜合性大學的衛校很多僅僅是由中專轉為大專,或者壓根沒有改變,導致如今的護士群體中,專科生依然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有研究者對全國115家三級醫院調查後發現,護士中大專及以下學曆者占34.8%,本科學曆者占46.9%,而碩士及以上學曆者占18.3%。目前主流職業中,專科生比例能達如此之高的,及在工作教育中反複強調“本科生”概念的行業,如今已經不多了。不信,可以去問年紀較大的人,說到護士,第一反應依然是“衛校畢業的”“中專生”,而普通公司上班的年輕人都被認為肯定是“大學生”了。由於大專3年即可畢業,中專加上初中一共5年,年限不長,因此護理學生教育投入可以較少。而專科畢業的學生,因為有了護理的專業技能,將來依然有較大的概率留在三甲醫院工作,可以有穩定的工作保障和較大的晉升空間,遠好過去又苦又不穩定的私人小企業和工廠流水線。也就是說,護理行業整體的教育成本較低。既然整個群體的教育投入少,相關的薪酬待遇又相對不錯,因此選擇護理學對於相當一部分人來說是十分劃算的。當然,這樣的學曆層次顯然超乎很多?高學曆人?的認知。你們不會理解護資考試這樣全是選擇題、完全隻靠刷題就能過、難度堪比科目一的考試,在全國範圍內,通過率依然隻有40%。那你知道獲得護士職業資格證不需要考任何操作嗎?你知道現在護理學界內的許多專碩導師第一學曆是中專嗎?在人均985的知乎,優秀限製了你們的想象。在學校裏的這幾年,護理學生的學習規劃和醫學生初期差不多,也就是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其中臨床技能的比例要大一些。一般本科及以下院校對科研知識的教授也很少。以普通的護理學本科院校為例,課程強度其實比臨床醫學還是差了不少。因為護理學在各領域不會深入,微觀最多學到細胞層麵,實操上除靜脈輸液外主要為非精細操作,因此難度大打折扣。總體算適中的程度吧。反而一些專科院校,因為教學年限短,安排緊密,學生會更加充實一些。什麽?你說學醫就是很苦?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那你忘了,不同於以前5年製的護理本科,如今的4年製護理本科拿的是理學學位,並不是醫學學位呀。二、工作性質在與他人的交流中,我發現甚少接觸醫院病房的行外人總是覺得護士的工作很難,認為一般人做不了,因而會感到敬畏或佩服。這一半可能是真的覺得護理工作技巧很強,而另一半大概隻是單純的“端屎端尿你都下得去手,牛逼牛逼”的意思。不可否認,護理工作由於其極強的人文性,對於耐心、細心、責任心的要求很高。一位病人護理是否得當,其評價標準是由內而外的。也就是說,護士不僅需要注重護理操作本身,在關注到病人一切勝利需求並處以得當護理的同時,還應關注病人內心精神世界,同時協調醫生、護士、病人三者間的關係,達到自身知識、技能、素養、道德的全方位強大,聽上去是不是神神叨叨的……當然,以上是對護士的最理想化的要求。要達到這種境界,基本達到修仙難度——經過多年的曆練,最終我佛慈悲,天人合一……醫院的護理工作其實更多是機械操作的重複。任何醫療機構都是有其護理章程的,各類文書加上各部門各科室的不成文規定,護士們每天幹活的主題節奏都大差不差。每天盯好分給自己的病人,從晨護開始,幾點交班,幾點該開始配藥打針輸液,然後寫完護理記錄,幾點該去發藥,幾點去做宣教,幾點發痰盒尿杯,幾點測生命體征等等。雖然有時會被打斷,但上班的護士基本流程是一致的。那麽來細節地看一下這些“活”。從上述列舉的這些事情可以看出,大部分是簡單,不需要規劃和腦力的活動。比如說測量,發東西,不過是拿著物品從一處走到另一處,做好核對就可以;書寫記錄,基本都有模板,很快就能學會;打針輸液是技術活,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帶教練習,應付日常工作大部分人沒問題。要把工作做得出色,主要還是人得有責任心又勤快,願意常常忘病人那兒跑,惦記著每一樁小事。而動腦子的活,或許就是記各種流程規則,以應付繁雜的考試和檢查。難怪現在護理學還沒有清晰地分出文理科來呢。因此,隻要不是太怕傷口血肉和上夜班,任何有心人在跟著學的情況下都可以很快學會護理相關的一些技能,上手護理工作。當然了,如果少了學校的熏陶教育,基礎知識和道德情操會差一些,但在如今惡劣的醫療環境之中,又有多少人還保留著初學時的赤子之心呢?三、護患關係近兩年醫患、護患之間曝光出來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少,不少到了罵砸傷殺的程度,實令人慘不忍聞。關於醫療行業是否屬於服務業的問題一直沒有定論,而醫護和患者之間的認識不同,通常是導致矛盾的主要原因。護士由於其“服務性“更強,地位也似乎不如醫生,遇到的衝突會更多。所有與人打交道的行業鬧心的事情都不少,因為衝突本身很難避免。你過來做我這兒的事,我就會認為你在為我服務,雖然在你看來是公事公辦,而在我看來你沒做好,沒讓我滿意,就是不對……保險業、銀行業、醫療業都是如此。如果沒有護著自己的領導撐腰,一個投訴會讓人煩得不得了。但醫院裏人際環境是真的很差嗎?先說總體結論,不是。第一,雖然曝光的事情不少,但醫院裏並不是人人都憋著氣來找茬的。大部分人,來醫院看病,並不願意挑事,而病房裏患者的治療都握在醫護手裏,大家也都希望自己能好好住院,不希望和自己的醫生護士關係惡化。雖然不排除個別奇葩找茬,但遇上奇葩的幾率與日常社會生活相比也高不了太多,也許隻是來醫院看病的人太多所以奇葩的數量也多了,衝突事件也就多了。第二,現在媒體為了博眼球,醫患衝突事件常被大肆報道而獲得極高關注度,在這些事件下,社會輿論都是一邊倒地站在醫院這方,指責傷醫殺醫的人,而在涉及到醫護人員的討論中,也通常隻有讚美沒有貶低的,偶爾一兩個刷存在感的人馬上就會被罵聲淹沒。對殺醫傷醫的指責當然沒有錯,不管發生了什麽事,都不應通過不合法手段去泄氣。隻是從這類事件評論中可以看出,整個社會大方向是支持醫護人員的。在公眾眼裏,醫者讀書執業都很辛苦,讀書環境惡劣,所拿報酬不高,做的又是行善積德的好事,因此醫護人員在公眾心中的地位往往不低,也應受人尊敬。因此隨著全民素質的提高,未來護士在醫院中受到的窩囊氣並不會越來越多,即時是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也容易得到外界的支持。一點心得——護理界真正存在的問題在發達國家護理行業已經將護士細化成多種發展方向時,中國護士的職業多樣性還非常單一。護士在晉升時,行政上僅有護士長、科護士長、護理部主任等;職稱上僅有護師到主任護師一條線;級別上隻有醫院n1到n4等。在醫院裏,除行政崗位外,其實護士們做的事基本差不多,不太可觀的薪酬差距外難以有較大差別。不然問問你,研究生護士、本科護士和專科護士,你分得出來嗎?你覺得她們的差距體現在哪裏呢?由於體係不成熟,人才價值難以得到發揮,這一點不如發達國家給予護士不同的執照和考核機製,並給予不同職能權利,分工更細化,醫護合作更緊密的特點。一個行業的前進,需要不斷的突破和發展。前麵也說了,護理界的門檻不高,這也是造成如今護理行業尷尬的原因之一。護士的主體工作為“執行醫囑”,自主性很低,普通臨床護士想要從“護理技能”發展出衝擊性的突破十分困難。護理操作本身其實沒有什麽可鑽研的,紮針之類的操作將來會越來越借助科技手段,如近年來出現的各類靜脈管路便可以說明。而向上想開發,技術上很快就會觸碰到醫學的隔板,基礎知識不足的護士難以進行下去。同時,也基本沒有人鼓勵護理學向更難更複雜的方向發展,一是沒有必要增加工作難度,二是現在在醫院做護理領導的這些人,很多還是當年的衛校培養出來的一批,她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臨床摸爬滾打的鍛煉後很多確實很強,但畢竟沒有受過大學的正統教育,隻接受了實用性技能,而無人文熏陶。也就是說,在這樣一個擁有不少高尚理念的行業裏,相當一部分居高位者缺乏情懷,缺少教育素質和長遠目光。比如醫院裏的護理研究生導師們,學術水平慘不忍睹,卻滿身官僚主義作風的可不少。這群導師帶出的研究生,未來很可能是醫院骨幹的群體,往往容易存在相同的問題,這樣一代一代慢慢解決問題,導致護理行業向上發展的時間加長。而在這段時間內,護理隻能小規模發展,體製上難以得到徹頭徹尾洗心革麵的真正改革,那現有的問題會一直存在。在此期間,護理行業基本還是畏頭畏尾地嚐試一些小發展,也會走很多的彎路。但如果是本身沒有很好的條件,又害怕未來的就業難,那麽進入護理行業完全不需要顧慮太多。護理無非是一個工種,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未來對護理的需求也趨於多樣化、深度化,相信其發展也有很好的圖景。由於現有護理人才不多,稍高學曆者在臨床環境容易受到重視,可以抓住機會晉升。護理作為一個移民專業,也是出國就讀並定居的一條很好的路線。以上亂七八糟寫了許多,實在是文筆拙劣,望各位見諒。說到底,也隻是希望護理行業能夠越來越好,畢竟不想看到許多人懷著一腔熱忱成為護士,然後在多年的打磨下漸漸失去鬥誌和熱情,逐漸變成眼神空洞的機械性操作人員,不再願意學習,也不願意真心對待患者。若以後這樣的護士越來越多,那才真正是護理行業的悲哀。百萬級人才缺口,疫情凸顯“護士荒”與“護士漂”疫情第三年,劉辰感受到從未有過的疲倦。他是一家醫院ICU病房的護士長,今年以來北京疫情反複,他要麽在烈日裏做核酸,要麽在病房一頂十加班照料病人,雙休日也要隨時做好被抽調的準備不提;受疫情影響,醫院病人減少,醫生收入幾乎不受影響,護士們收入卻人均降低20%。兩年多來,病房裏的30多個護士,走了20個,離職率接近七成。對醫院來說,好消息是收不抵支的情況下不用考慮如何裁員了,壞消息是走的護士多了,卻招不來足夠的新人——在收入更為穩定、人才吸引力更強的三級醫院,同樣需要大量護士應對繁重的臨床和抗疫工作。而暫時不想再做護理工作的離職者中,有相當部分去了核酸檢測公司工作,“核酸在醫院也是做,在公司也是做,收入甚至能翻倍,還能更輕鬆,何樂而不為?”對一些醫院來說,客觀上這些機構形成了對護士人才的競爭新勢力。作為護士長,他一開始會勸人留下,到了後來,他知道勸也勸不動了——護士不像醫生,在醫院裏沒法有穩定的、讓人滿意的待遇和清晰的職業路徑,說走也就走了。疫情的影響不知何時是個頭,“另尋出路,也許是正確的選擇。”而在劉辰羨慕的“護士們都想去”的三甲醫院裏,一場搶護理應屆生大戰正開展得如火如荼。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護理專業老師翟穎莉告訴八點健聞,該專業近100名首屆實習生全部分配到北京各大醫院進行實習,每個醫院有10-20個左右的實習生,她聽說有護理部主任期待更多的實習生,“你們三個班應該全過來”。這些學生臨畢業時預計會全都被各醫院“預訂”出去。實際上,疫情隻是凸顯了本就不容忽視的問題。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最新數據,2021年底,全國護士總數501.8萬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3.56人,醫護比1:1.17。雖然比起10年前,護士的人數增長了一倍,但仍遠遠不夠:在發達國家,這兩個比例往往達到10和1:4。2021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了公立醫院醫護比總體達到1:2的目標,這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最低醫護比標準。而我國的醫師數量目前在410萬人左右,也就是說,目前我國距離最低醫護比標準還存在數以百萬計護士的缺口。護士們為什麽不願來、不願留?百萬數量級的護士缺口要如何填平?護士荒由來已久,直到2013年,我國醫生和護士數量“倒掛”的現象才得以逆轉,此前護士數量甚至一直少於醫生。護士的高流失率也是問題:2016年,國家衛計委一項對全國696所三級醫院護士流失率的調查結果顯示,護士平均流失率5.8%,最高的能達到12%。謝唯在一個“護士雙職工家庭”。他原和女友都在北京某三甲醫院的ICU病房工作,2014年畢業剛來到北京時,宿舍安排得離醫院太遠,他便和同事們合租。因為不滿意醫院護士的待遇、工作強度太大等,同事們陸續離職。6年後他離開這家醫院,原本一起來的12個畢業生最後隻剩下兩個——他是倒數第二個走的。2020年初,謝唯是為了尋求更好的職業發展,離開三甲,來到這家一級醫院當上了護士長。他沒想到疫情對民營醫院的衝擊會如此之大,跳槽後收入不升反降,還不如留在三甲醫院的女友,“有點後悔了”。他和女友已經快30歲,工作了8年了。本打算今年4月結婚,在四環、五環看過房子,“50平的老破小一居”首付也要100萬,拿不出,還因為疫情等原因,結婚的事擱置了。女友一直住在醫院安排的四人間上下鋪宿舍裏,他們打算先領個證,在女方單位附近租個二居室,以後他每天清晨6點起床,跨城區去上班。至於會在北京呆到什麽時候?他說不準。父母在老去,他有一年多沒回家了,“過年就更不可能了,是最忙的時候,監護室都滿床”。但回家也不好回了,他打聽過,家鄉的醫院都願意要應屆生。萬一僥幸能換上在家鄉的工作,卻比上一次跳槽還不如意,怎麽辦?謝唯的經曆是許多北漂護士的縮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教育處邵越英在2020年發表的一項調查顯示,北京10所開設護理專業的學校每年北京生源招生計劃約占注冊人數的36%,說明大多數護士來自於京外學校且多為外地生源,而外地護士工作幾年後將麵臨婚育等個人問題,如不能在京安家落戶多選擇辭職返鄉。一個悖論是:一方麵三甲醫院們的一個護士崗位通常有多名求職者;另一方麵,疫情下護士荒卻也困擾著三甲醫院們。天津某三甲醫院的一位護士告訴八點健聞,兩年多來他眼睜睜看著身邊的同事變少,卻招不回來足夠的人。北京某三甲醫院的一位護士長則表示,疫情當下護士們尤其感覺分身乏術,除了做好臨床護理工作和外派任務,護士們在醫院裏還要負責預檢分診、消殺,給全院的醫護和患者做核酸,為疫情下沒有家屬陪護的患者們訂物資等,“各個方麵都需要護士來維持,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很多同事每天早上提前40分鍾來工作,甚至連軸工作十幾個小時”。究其原因,是護士的高流失率所致。丁香人才服務運營總監孫維表示,根據丁香人才對近一年近20萬份護士簡曆投遞情況和相關崗位需求分析的結果得知,護士的流動率遠高於醫生。上述國家衛計委的調查還表明,北上廣等發達城市的護士流失率高於平均水平,達到8%—10%。醫院們希望招到穩定性好的護士,卻無法給出更好的條件,改善她們的工作環境與工作待遇,任由培養了幾年的護士出走。如果說頂尖醫院麵臨的困境是護士的流動性過大,廣大基層衛生機構則是根本無人可用。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基層護士的數量是115萬人,占總數的23%不到。孫維也透露,因為待遇、職業前景和社會地位等方麵的差異,三級醫院的護士簡曆投遞遠多於一級醫院和養老、康複等其他醫療機構。一項2019年在河南商丘進行的調查顯示,7家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機構中,有4家配置的護士不超過5名,僅有2家護士超過10名,但其床位數均超過400張,入住率超過70%。於是,“護士漂”與“護士荒”交錯而行,護士們無法長久駐足,不斷尋找條件更好的棲身之地,終點難求;而醫院則不斷陷入用人荒。“經常聽說有醫院會引進優秀的醫生,給編製,給高薪,甚至給房子,但我很少聽說有引進護理人才的。”一位新一線城市三甲醫院的護士長認為,這體現了護士在醫療係統內不受重視的程度。作為醫院的中堅力量,臨床護士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醫療質量。從很大程度上說,一項本應是終身職業的行當,變成了保質期短、吃青春飯的職業。《中國護士群體發展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超過7成的護士都是初級職稱,一半以上的護士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感到迷茫。前癌症科護士趙晶轉行到深圳高端醫療機構雲杉醫療做健康管家已有3年了,她對自己的現狀很滿意,“遠離了死亡的氛圍,也沒那麽累了。”10年前,她畢業來到北京一家有名的公立醫院癌症科室做護士。“三分醫療,七分護理”,被百裏挑一而來,她自信可以憑借自己200%的熱情挽救病人的生命。但隨著相熟的患者一個個逝去,幾年後,她的這份自信逐漸被磨滅了,取而代之的是較重的死亡焦慮和情感負擔。加上科室人手時常不足,工作維持在高強度,她曾在連續值了幾個夜班後,在大交班時當眾大流鼻血,進而意識到“這份工作可能做不長了”。在所有科室中,癌症、ICU、急診、外科等護士需求大、人手短缺是共識。這些科室往往需要有5年以上經驗的“熟手”,以應對臨床中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急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並處理、報告醫生。對護士們來說,頻繁的值夜班是“難以承受之重”,許多人出現內分泌失調的問題。對ICU護士而言更是如此,隨時會響起的警報令她們精神高度緊張,夜不能寐。重壓之下,年資高的護士紛紛主動轉崗退居“二線”,一線的臨床護士不斷地向非臨床科室轉移。翟穎莉告訴八點健聞,為了解決重點科室護士人手不足的問題,近年醫院們開始對護士隊伍實行“動態管理”模式,隨時把工作量不大的科室護士調去另一個有需求的科室。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仍在起步階段的背景下,低廉的護理服務費用也加速了“護士荒”。“流動性肯定高,單靠護理的收費是無法支撐護士薪酬的。”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直言,“靠每天幾十塊錢的護理費,遠不如家政服務員的工資多,想想看,怎麽能夠靠護理費來養活護士,體現她們的價值?”在八點健聞訪談的十多位護士中,跳槽的,有的趁家鄉各地都新建了醫院,選擇回家門口就業;有的為了不再辛苦值夜班,選擇從三級醫院去往基層,卻要麵臨更加繁重的抗疫任務。轉行的,有的去做醫藥代表,還有的考公、賣保險、當幼師。謝唯的第一個合租同事,在北京從一家醫院離開後去了飯店做服務員,而後在北京和家鄉的多家醫院和飯店裏多次橫跳,最後才安定在家鄉的一家醫院裏。要打破“負擔過重—護士流失—留下的護士負擔過重—護士繼續流失”的惡性循環,能做的有很多。朱同玉提出,應推動形成“護理員—臨床護士—研究型護士”的崗位體係,實現“生活照護—醫療護理—護理創新”的工作內涵匹配,不同層次教育各有側重,並有職業上升通道,“可有效降低護理人員離職率,提升其職業榮譽感”。天津市第一醫院主管護師馬嘉睿則認為,可以借鑒香港管理護理人員的模式,臨床和管理分兩套體係,明晰職業上升通道,避免護理臨床專業人才流失到管理崗位上去;提高ICU、器官移植等專科護士的培養質量,開設護理門診,設法讓她們在臨床中顯現專業價值、發揮出更大作用。護理隊伍3400多人,離職率卻常年不到0.1%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可能是我國護士離職率最低的醫院之一。該院護理部主任範玲表示,除了能級進階與崗位績效分配較好結合,提高護士們的價值感與榮譽感也至關重要,“專科護士照片‘上牆’、戴藍牌,方便患者隨時詢問;帶個小箱子全院護理會診,走到哪裏都被人尊重,每個普通護士都想成為她們。”一邊是數以百萬計的人才缺口;另一方麵,是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加入對護士的爭奪。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部分一級、二級醫院將轉型為護理院、護理中心,鼓勵開展家庭病床、居家護理服務。還有一些護士開始離開大醫院,主動選擇到口腔、眼科等作息規律的民營診所工作;隨著人口老齡化,數以億計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所產生的護理需求又將是一個巨大的缺口。不過,正如大部分的醫療資源短缺問題一樣,護士的短缺,並沒有直接導致人才價格的上漲,從而吸引更多人從事護理行業,從而緩解人才短缺。尤其疫情當頭,醫院病源減少的情況下,護士的收入比此前更少了,有人轉行去了核酸檢測公司,“核酸在醫院也是做,在公司也是做,收入甚至能翻倍,還能更輕鬆,何樂而不為?”事實上,護士人才的流失可能早在畢業時就開始發生了。孫維表示,調研中,30%的應屆生會在畢業時直接轉行,不從事護理行業。一位本科就讀於南方某醫科大學護理專業的“前護理學生”告訴八點健聞,該專業護理學生有100多人,其中20多人在大一、大二時就轉去了臨床醫學及其他醫學相關專業,畢業時選擇當護士的人可能隻有一半。而她本人則是在實習一年後、和醫院簽約的前一刻猶豫了,“在ICU,感覺我還是很難承受這種對生命的責任。而且常態化的夜班對我的衝擊太大了,感覺是在催熟大家的生命。”韋曉寧|撰稿徐卓君、陳鑫丨責編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責任自負組圖|“5.12”護士節,看!白衣天使的“第三隻眼”
為慶祝2022年“5.12”國際護士節,海口市人民醫院近日開展了“天使在身邊,共築健康夢”為主題的手機攝影比賽。賽事裏,白衣天使用“第三隻眼”發現、拍攝、講述身邊同事的感人故事。白衣天使們在工作間隙,第一時間,用不同的視角,拍攝平日裏身邊同事緊張、疲憊、開心、溫馨等生動感人的瞬間。疫情期間他們不計個人得失,加班加點工作。太累了躺一會、趕時間席地匆忙吃盒飯等影像令人動容。這些圖片,讓我們彷如親眼所見、親身經曆醫護人員的工作。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崗位,辛勤耕耘,默默付出。盛夏五月隨風而至,讓我們通過白衣天使的“第三隻眼”一起走進這平凡的崗位,看看他們不平凡的每一天。(海口日報記者潘雅琪)醫護人員整裝待發,共同抗疫。陳小翠攝深夜,醫護人員正在做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許彩霞攝大汗淋漓的醫護工作者。楊桂梅攝忙碌工作後,醫護人員互相倚靠休息。鄭露娜攝抗疫醫護人員相互鼓勵,展示《必勝》畫作。何井崗攝醫護人員正匆忙地食用晚餐。何雪攝忙碌的工作後,醫護人員坐在走廊上小憩。陳小翠攝抗疫醫護人員服務到家,對行動不便的老人做核酸檢測。林小楓攝抗疫醫護人員在認真核對表格。陳琳攝抗疫醫護人員正在做新冠肺炎核酸采樣。馮雪花攝疲憊的醫護人員正在休息。徐愛金攝護士正在細心傾聽患者。張健麗攝醫護人員齊心協力,一起加油打氣。梁麗娟攝護理部護士正在進行護理示教。賴雲青攝醫護人員在校園宣傳醫護知識。陳君攝醫護人員正悉心照顧嬰幼兒寶寶。蘇春群攝醫護人員引導來訪者“掃碼”打卡。劉雙雙攝醫護人員正在練習醫護技能。陳君、王妮攝護士忙碌的工作日常。洪勝雲攝醫護人員在工地做新冠肺炎核酸采樣。林海燕攝策劃/黃一冰審核/黃一冰海口日報社攝影部出品來源:海口日報細說護士待遇,看看護士一個月工資究竟有多少?一、三甲醫院護士待遇坐標湖北省武漢市,就職於武漢市某所三甲醫院,參加工作11年,在外科科室工作,護士,中級職稱。每個月到手工資1.2萬左右。除此以外,年底一般還會再發兩筆錢,全年全勤獎一共發6000。全年績效獎按照個人表現發放,前10%的優秀護士一共發7000多,75%的人是合格,大概發6000多。10%基本合格,不發錢。工作非常辛苦,白夜三班倒,除了每天的正常工作,平時還要應對各種學習,考試,開會以及檢查。坐標直轄市天津,就職於天津市一所公立三甲醫院,護士,參加工作16年,中級職稱。每個月到手工資4000,每個月雙邊公積金一共1900,每月績效3500,年底有一個一次性獎勵,不到一萬元塊錢,工資待遇非常一般。坐標深圳市,就職於某心血管專科三甲醫院,心外科護士,參加工作一年。主要收入取決於獎金,基本工資非常低。心外科是整個醫院效益最差的科室,平時手術難度中等,量比較少。每個月到手基本工資2000,每個月獎金大概6500-9000。大血管外科手術比較大,這些效益好的科室一兩年護士每個月的獎金可以達到2萬,ICU護士工資更高,年終獎可達10萬。坐標北京市,就職於北京市某公立三甲醫院,護士,合同工(同工同酬),參加工作有一年時間。在ICU科室,每個月到手工資大概-,其中每個月基本工資2500,飯補每月500,其他補貼每月150,季度獎2萬,半年獎發1萬,年終獎發5-8萬。每個月的雙邊公積金共計6600(北京封頂值)。非三甲醫院護士待遇坐標廣東省湛江市,就職於當地一所鄉鎮衛生院,護士,事業編製,中級職稱,參加工作22年。每個月全額工資5000多,扣完五險一金到手工資4000左右,房補每個月1000多一點,邊遠補貼每個月1000,每月績效大概2000,綜合下來每個月到手收入大概8000左右。坐標江蘇省某小縣城醫院(三乙),護士,事業編製,參加工作3年時間。每個月到手工資4000左右,交通補貼每月500元,衛生補貼每月60,一個月到手收入加起來有4500塊。一個月績效平均下來大概5000塊,年底還有兩萬塊錢的年終獎,購物卡一年大概發兩千塊錢,每個月的雙邊公積金大概1400左右。坐標上海市,就職於上海市某三乙公立醫院,護士,合同工,同工同酬。每個月固定基本工資到手3000左右,獎金主要看具體科室的效益,每個月的公積金雙邊一共2000多。每年的收入加上夜班費,季度獎,過節費高溫費和13薪等,一年的到手收入大概20萬左右(稅後),此外每年還有一些公會福利。總的來說,護士的工資待遇差距非常大,省會城市的三甲醫院護士的工資待遇確實非常高,一個月工資過萬非常正常,但是工作非常辛苦,經常上夜班,高投入高工資。而縣城,鄉鎮和中小城市的一般醫院護士的工資待遇非常一般,一個月收入也就四五千塊錢。醫院屬於差額事業編,基本工資非常低,基本工資一個月也就兩三千,收入主要看獎金或則績效,也就是看所在科室的效益,像外科,腫瘤科和ICU科室護士的收入非常高,但是工作很辛苦。給你一台車,一個車模,你會做什麽?
如果給你一台顏值超高的國民級家轎,再加上一個身材火辣的車模,你第一時間會做什麽?肯定是拍照啊!不然咧?想歪了的自己去麵壁思過30秒!日前,吉利旗下的帝豪L車型舉辦了一場名為“隻做高配”的私享會,作為自主品牌當中曆史最為悠久的車係,且銷量一直名列前茅的車型,帝豪係列一直都是吉利的支柱級車型,而隨著帝豪L的推出,也意味著這個經典車係將會以一個“向上”的姿態繼續發展,以迎合對新車品質要求愈發嚴格的中國消費者。而在這場十分“養眼”的私享會中,雖然帝豪L是當之無愧的焦點,但是裏麵的模特小姐姐們卻成功搶走了不少新車的風頭,甚至成為了現場眾多“老法師”眼中真正的主角。鑒於此前廣州車展的報道,大堆讀者都在吐槽為什麽車主指南隻顧著拍車,而沒有拍車模,忽略了車主們“更深層次”的需求,這次我也隻好化身為“模特指南”,堵住你們挑剔的嘴。當然,模特固然好看,但是還是要有一台顏值足夠強大的車才能讓車與模特相得益彰。而帝豪家族全新推出的帝豪L,在設計上也確實是襯得起兩位車模姐姐的強大氣場。能量矩陣前格柵、激光鐳雕飾板讓帝豪L的前臉充滿了時尚氣息,在舍棄了以往的漣漪式中網家族設計以後,吉利似乎已經找到了全新的設計風格,新車的外觀也變得更加討年輕消費者歡心了。其次,作為帝豪係列在未來的旗艦級產品,帝豪L在未來將會在吉利的轎車序列之中起到關鍵的承前啟後的作用,以填補星瑞與帝豪、繽瑞之間的市場空白。也正因如此,帝豪L真正做到了將帝豪係列與星瑞的優點集於一身,比如在車身尺寸方麵,帝豪L擁有4735/1815/1478mm的標準A級車身材以及2700mm的軸距,比新上市的第四代帝豪大上整整一圈。同時,內飾90%的軟質材料包覆率以及L2級輔助駕駛等越級的體驗,又讓帝豪L有了媲美星瑞的配置體驗,再加上更高規格的1.4T動力,讓帝豪這個名字成功向高端邁進了堅實的一步。其實,關於帝豪這個自主家轎銷量王的係列,短短的幾段文字遠不能闡述清楚其對於中國市場的深遠意義,但是連續9年蟬聯自主轎車銷冠,以及累計突破330萬輛的銷量,已經足以說明它的江湖地位,而在帝豪L上市以後,這個王牌係列將會形成經典帝豪、第四代帝豪以及帝豪L的產品矩陣,覆蓋5-13萬元的價格區間,進一步推動帝豪係列的銷量發展。車,就聊那麽多,我還是趕在大家不耐煩之前,再丟幾張車模小姐姐的圖片吧。有趣的是,在這次的私享會中,還有一個小小的攝影比賽,兩位攝影大師將會從參賽的選手之中選出優勝者,而作為典型“直男”的我,卻傻乎乎地認真拍起了車。而沒能抓住“流量密碼”的結果肯定就是毫無懸念地輸掉了比賽。上:冠軍照片下:本人作品這下明白為什麽我會輸了吧.
美麗性感的車模是否更能吸人眼球?很多古裝劇中,皇帝上早朝,都是一排文官一排武官分列兩旁。在這些文武官中,總會分出忠臣奸臣來。當他們分庭抗禮齊齊向皇帝進言時,忠臣呢是大義凜然說得頭頭是道,為天下蒼生之憂而憂。奸臣則是甜言蜜語、阿諛奉承,簡直是唯恐天下不亂。最終的結果,基本上是奸臣抹了蜜的嘴影響了皇帝,同時改變了朝廷的決定與國家的命運。這樣的栗子比比皆是,比如“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比如“清朝巨貪”的和珅.
..他們的共同點,皆是通過迎合皇帝的喜好,來影響和左右皇帝的決定。這就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投其所好”,是影響別人的不二法則。喜好作為影響力的第四點方法,我們將磋磨細分出4小點:外表、語言、接觸與合作、關聯。1.外表談古論今,無論哪個朝代都是看顏值的年代。想想那些禍國殃民的紅顏禍水,再來看看如今觸目可見屏幕裏閃亮耀眼的明星,哪個不是看外表魅力?不可否認,顏值在線,無論求職、工作還是交往,都會較容易被人接受。(在這得補充一句,這裏所說的顏值,泛指天然外表皮囊,不是整容網紅臉)。當然,除了顏值,還有衣著、儀態.美女寫真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寫真|車模小姐姐溫柔可人氣宇不凡美女車模的自白: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
小潔是一位美女車模,火辣的身材姣好的麵容讓她一度商務不斷,成為各大車展的寵兒。其實小潔會成為車模是陰差陽錯的,她出生於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有一個弟弟,家裏將所有的關愛都給了弟弟,對小潔則十分苛刻。小潔在大學期間,生活費短缺,剛好有車模中介找上門來問小潔願不願意當車模,小潔咬咬牙就簽了合同成為了車展上的焦點。網圖雖然說一場車展給車模開的出場費是非常高的,但經過了中介之手,最終能到達小潔手中的費用也是非常之少。就在這時,一場車展的負責人陳經理主動聯係上了小潔,邀請小潔“接私活”,不經過中介,直接跟車展方合作,以此來得到更高的收入。在每一場陳經理開展的車展中,陳經理都對小潔照顧有加,細心引導小潔走流程,對小潔噓寒問暖,在車展觀眾用手機拍攝小潔特殊部位時進行阻止。小潔是一個缺愛的人,陳經理的關心她都看在眼裏,並且十分感動,於是在收工後小潔主動邀請王經理去吃飯,以表達自己的感謝。#情感#其實這段時間的接觸中,小潔是知道陳經理已婚的,但是長期缺愛,她還是想跟陳經理有私下的接觸。燭光晚餐這次之後,小潔成為了陳經理的情人,她可以肆無忌憚地跟陳經理撒嬌,要自己想要的東西,做任何情侶能做的事情,但是,她得不到“名分”。剛開始,小潔還不在意,但是漸漸的,她的胃口變大了,她想要得到肯定,於是有意無意的她會撒著嬌讓陳經理離婚,陳經理每次都隻是拍拍她的頭安撫。提到的次數多了,陳經理對小潔的態度變得冷淡了,兩個人就開始吵架。這一天小潔偷偷去陳經理工作的地方想給陳經理一個驚喜,卻發現陳經理正跟另一個清純可愛的女孩待在一起,舉止曖昧,像情人一般。小潔感到很震驚,悲憤交加,她感到很後悔,原來陳經理隻是一個好色的人,他對自己的好都隻不過是貪圖美色,並不是真的喜歡自己。於是小潔偷錄下陳經理出軌的證據,發到陳經理妻子的郵箱,讓這個靠著妻子的家世才過上如今的好生活的軟飯男原形畢露。自此小潔與陳經理再不往來!翟淩不愧為“中國第一車模”,身材真哇塞,32歲身材依然如少女今天想給大家介紹的是翟淩,大家可能不是很熟。翟淩,1987年出生於山東省,畢業於大連輕工業學院服裝表演專業,憑借高顏值和出色的身材,在年輕的時候被譽為國內第一車模,獲得了很多粉絲的心。對於翟淩這個人,網上是很有爭議的,當年一段8秒的視頻爆出來,翟淩就像沉寂一樣,很少再在網上看到她的消息。如今,她在網上發布一組照片,宣示她回歸,照片上的翟淩看起來依舊年輕漂亮,盡管已經34歲了,但身材還是少年模樣,依然是粉嫩如少女。明星對於身材管理很嚴格,模特更是如此,有一個好身材,是模特的最基本最基礎的要求。翟淩已經很少出現在大眾麵前,而當她回歸的時候,身材樣貌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鐵打的翟淩,流水的時光,真的是這樣嗎?我想,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翟淩一定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首先就是自律律性一定非常好,外界的美食誘惑太大,如果不控製自己,一旦開了一個口子,很難再補回來了。除了自律,還離不開翟淩堅持不懈努力的健身。健康健身有方法,大家一起來分享吧。有話說,無深蹲,無翹臀。很多女生想練出蜜桃臀,又擔心大腿變粗,想解決這個疑慮,得從兩方麵下手,一是訓練方式,第二是動作模式,訓練方法主要是重量和次數的選擇,一般來說,使用最大重量的百分之80到100%每組做,1到8次,主要作用是提升力量,使用最大重量的百分之60到80%每組8到20次,主要作用是增肌,使用最大重量的百分之20到60%每組20到50次,主要作用是提升耐力和塑形,注意這裏說的主要作用,而不是唯一作用。不管進行哪種訓練,力量、肌肉和耐力都會同步得到提升,隻是作用大小不一樣,女生練翹臀,又不想練大腿變粗,可以這樣選擇,先試一下深蹲的最大重量(就是那種隻能做一次,做不了第二次的重量),一定要在有專業人士保護的前提下進行測試,然後使用這個重量的40%左右,每組做20次,這是比較折中的方案,相對比較能兼顧到翹臀還不粗腿的雙重目標,原因是大多數女生下體缺乏鍛煉,所以脂肪堆積較多,尤其是臀部和大腿內側和後側,肌肉的質量又不高,所以采用最大重量的40%做這種輕重量多次數的訓練方法,是不會使得訓練強度太大,引起強烈的酸痛感,又能充分刺激到臀部、腿部的肌肉,得到充分的鍛煉,並且負重下的多次數可以有效的擴充訓練容量,使得消耗量增加,有助於達到減脂的同時,增肌的效果,這樣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宏觀上去看腿都會越來越細,訓練方式選好了,動作模式也非常重要。正確的動作會讓想練的部位多發力,不想練的部位少發力,下麵是一些正確的動作步驟。先來說雙腿蹲的動作標準,雙腳分開,1—1.2倍肩寬,腳尖略微外八,屈膝屈髖下蹲的同時找屁股向後坐的感覺,注意勻速體會臀部發力,將大腿向外旋轉,體重均勻的踩在腳趾腳外側以及腳後跟,腳心不踩地,並找到將大拇指向腳後跟拽的感覺,訓練的重點為臀部,所以要蹲的足夠低,在這個過程中重複訓練,如果站起的位置大小腿角度夾角為180度,需要下蹲到70度,起來到135度,並在這個區間內慢速重複。大家注意觀察,每次站起都不到最高的位置,這樣可以保證下肢的訓練持續收緊發力,以達到延長肌肉收縮時間的目的,而這個特定的角度,則可以保證臀的發力更多,而不是大腿麵股四頭肌太酸,練習方法為慢速重複20次左右,每次可以練習5到8次。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練習雙腿蹲的動作模式,通過徒手深蹲的動作學習脊柱骨盆和下肢的聯動,強化雙腿蹲的動作模式。有常見的錯誤動作,下蹲時髖關節彎折角度太小,膝關節彎曲的角度大,導致跪膝,這樣膝關節會承受很大的壓力,容易導致損傷,這就是典型的屈髖不夠屈膝代償,改善的方法是雙手握住一個重物,雙手伸直向前,同時下蹲,蹲到最低時,雙手完全伸直,起身時雙手也逐漸向身體靠攏,直到完全站直時將重物貼緊身體,動作全程上半身和地麵盡量保持垂直的關係,這樣重複練習,可以發現重心可以更好的控製,膝關節也不會過度向前頂,導致損傷,這樣就可以安全有效的限製,膝關節前後的位置。再說單腿蹲的動作模式,以弓步蹲為例子,動作要求為,兩腳之間始終保持最少一腳的寬度,腿彎曲90度,大腿麵與地麵平行,後腿伸直,腳掌踩地,並用力將腳跟抬高,雙手翻開,在身體兩側保持平衡,這是動作開始的位置。然後後腿屈膝,用膝關節向下碰觸地麵,直到蹲到最低,再用力站起,回到起始的位置,動作幅度相對較小,雙腿均勻發力,動作一定要慢,用心體會前麵大腿的後側與臀部的發力感,這個動作蹲的幅度很低,鎖定了臀部,可以達到精準練習的效果,注意在練習的時候,膝關節不要左右晃動,保持穩定,訓練方法為每側慢速衝20次左右,每次練習可以5到8組,訓練完以後,針對以上主要肌群拉伸,無法完成上述動作標準,或某一動作標準不能順利完成,或者出現疼痛即可評估該關節受限的情況,或者肌張力的大小或出現損傷,需要有針對性的調整。想要好身材,健身練起來。翟淩:曾被譽為第一車模,遭男友報複全網皆知,婚後生子幸福美滿